close

 

曾晶  作 

  2005122114:02 

 

 

  【內容摘要】:《康熙來了》是目前台灣中天綜合電視的一檔極受歡迎的明星訪談節目,這檔節目對於主持人的挑選和節目整體形式的包裝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功引發了我對中國電視娛樂節目風格化的一系列思考。希望文中提出一些的觀點能夠對中國電視娛樂節目的未來發展有所裨益。

 

  何謂電視娛樂節目?根據朱羽君教授的定義,電視娛樂節目是“通過一定的中介形式和大眾參與,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一種娛樂氛圍的節目形態”,是單純以娛樂性、消遣性和趣味性為突出特點的節目。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期以來,由於各種傳媒之間的激烈競爭,也由於處在特定歷史狀態中的電視消費群體的娛樂需求的增加,導致電視的娛樂化傾向越來越明顯。它們提供的是一個歡樂的平面,一個世俗化的萬眾同樂世界,因此,電視已成為現代社會人們重要的娛樂、休閑的工具。中國電視娛樂節目曾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掀起一陣收視狂潮,然后在19971998年娛樂節目大潮降溫之后,內地的電視娛樂節目開始走下坡路,而進入新千年之后的內地娛樂節目應該說已經是每況愈下。同時海外媒體的強勢娛樂節目卻佔領了大片市場。譬如要問現在網絡上討論得最熱烈的電視娛樂節目是哪個?十個人會有九個人跟你喊:康熙來了!不了解的人乍一看到這個名字時還以為是什麼清裝大戲,其實它是一檔“不大正常”的談話節目。節目的名字則從主持人蔡康永、小S(徐熙娣)兩人的名字各取出一個字組合而成。從名字的取法就可以看出這絕對不是一個很嚴肅的節目。《康熙來了》播出至今制造了許多話題,不單是因為請來過許純美、李敖、吳宗憲,甚至連戰這樣的話題人物、政治敏感人物,更因兩個風格截然不同的主持人,相輔相成地制造出極高的娛樂效果,而成為許多觀眾心目中的至愛,台灣東森網絡投票調查結果顯示,《康熙來了》以65.07%的支持度,成為網友心目中最佳綜藝節目。不僅是在台灣,就是在中國大陸,《康熙來了》同樣有超人的受歡迎度,尤其是喜愛網上沖浪的年輕朋友,更是對其大大吹捧,認為其“輕鬆不下流,八卦不無恥”,兩位主持人各有無窮魅力,蔡康永時而不乏睿智的驚人之語與小S(徐熙娣)“聒不知恥”的無厘頭搞怪相映成趣,頗能得到觀眾的認可和喜愛。作為一個大家早已司空見慣的訪談類娛樂節目,《康熙來了》究竟擁有什麼魔力能使觀眾坐在電視機前捧腹大笑幾十分鐘?它憑借著什麼能從泛濫的娛樂節目中脫穎而出、獨佔鰲頭,不僅在電視上創造了驚人的收視率,而且在網絡上創造了更為驚人的點擊率?……諸如此類的疑問擺在我們面前,引發我們對新一輪中國電視娛樂節目發展的深刻思索和研究。

 

  曾幾何時,在中國大陸的電視娛樂節目中,湖南衛視的《快樂大本營》異軍突起,引領了電視娛樂節目發展的潮流。隨后的電視娛樂進入了“快樂時代”,福建衛視的《開心100》、北京台的《歡樂總動員》等地方台娛樂節目也成了這一潮流中的佼佼者,一時間街頭巷尾無人不談“快樂”,婦孺皆知“開心”。客觀地看,湖南衛視打出的這張“快樂牌”的確推動了整個中國電視向產業化,或可以說是娛樂化和商業化發展。然而由於種種原因,這個讓中國老百姓著實“開心快樂”的風潮很快便被《幸運52》、《開心辭典》一類的益智游戲節目所帶起的“請聽題”熱潮取而代之。這無疑是中國觀眾審美心理的一種微妙的轉變:看膩了明星們耍寶,自己也摩拳擦掌想當一回游戲的主角了。於是乎,各類“答題”節目大行其道,佔據了娛樂節目中的半壁江山。就在大家以為觀眾們會一直熱衷於“必答題”、“搶答題”的時候,以《藝術人生》、《超級訪問》、《魯豫有約》(姑且將它視為娛樂節目)為代表的新一輪娛樂大軍又實現了收視新高地的佔領。其中《藝術人生》擁有最為華麗的節目外型包裝,以及最為高雅、藝術的定位贏得了包括中老年人在內的廣泛受眾的支持與喜愛。然而,在目前,真人秀電視節目在全世界許多國家都成為風靡一時的節目形態,成為了平民娛樂的最新節目類型。以中央電視台的《非常61》、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湖南經濟電視台的《完美假期》為典型代表,這類娛樂節目注重互動式的平民娛樂,以展示平民造星過程為主體內容,以人性的弱點滿足大眾的窺視欲,用巨額的商業利益刺激大眾的佔有欲。中國的電視娛樂節目發展經歷了這幾個明顯的階段,不斷由模仿到創新,再到模仿,逐步走向庸俗化,開始讓觀眾倒胃口。2004年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99級研究生與中文系研究生聯合實施的《北京大學生收視狀況調查》結果就能充分表明目前觀眾對待娛樂節目的普遍看法。調查結果顯示,56%的受訪者認為現在的娛樂節目流於庸俗,過於泛濫,42%的受訪者認為品位不高,低估了人的智商。顯然,大學生對娛樂節目提供的娛樂並不滿意,並已提出更高的要求,大眾化、通俗化的方向沒有錯,但一旦流於庸俗,過於泛濫,就將適得其反。

 

  反觀《康熙來了》的成功,我們看到,決定娛樂節目受觀眾歡迎的最主要因素並不在於節目形態的新穎與否。事實上《康熙來了》不過是“老歌老唱”,一個或幾個明星作嘉賓,一兩個主持人則代表觀眾向他們提出一個又一個或八卦,或煸情,或逗趣的奇怪問題,同樣也是為了滿足觀眾對明星們私人生活的窺視欲,尋找到明星的弱點以平衡自己的心態,或是發現明星身上未被開掘出的閃光點從而受到啟發與教育,諸如此類。《藝術人生》算是已經將明星特質的發掘做到了極致,讓觀眾的確看到了藝術的人生,感受出了人生的藝術。相比之下,在節目的包裝策劃、制作成本上,《康熙來了》遠遠無法與《藝術人生》相提並論。但是,《康熙來了》卻有一個完全可以“傲視群雄”的資源,那就是——主持人!即蔡康永和小S(徐熙娣)。正是這兩個“神奇”的人物,才使得“老歌”唱出了新意,他們共同合力打造出了“康熙來了”這個品牌,形成了特有的“康熙”風格。我所要強調的正是電視娛樂節目的風格化問題——什麼是電視娛樂節目的風格和怎樣樹立電視娛樂節目的風格。

 

  一.什麼是電視娛樂節目的風格

 

  近一個時期以來,從歐洲和北美悄然興起一股圍繞著“style”這樣一個名詞展開競爭的經濟現象。style,中文就是風格。電視界現在大力倡導並實行電視頻道的專業化,如中央電視台相繼開通了少兒頻道、科技頻道、音樂頻道等針對於某一專門領域內受眾的頻道,但是否頻道進行了專業化的改革就意味著風格由此形成呢?事實上,風格化與專業化是兩個既相關又根本區別的概念。風格化不是專業化。在電視傳播越來越分眾化的形勢下,專業化就是順應這個基本形勢而做出的電視節目的分類,它更注重節目硬件內容的區分,播放動畫片、卡通的節目應歸類於少兒頻道,《科技博覽》主要展現科技內容,則理所應當在科技頻道播出,體育頻道看體育,音樂頻道聽音樂,新聞頻道講新聞。風格化並不講究節目內容的類別,一些節目可以在內容上“雜七雜八”,但是卻在內在的精神品質上體現出自身獨特的個性。如鳳凰衛視播出的〈李敖有話說〉,形式單調古板,內容五花八門、無所不包,可是同樣能夠牢牢抓住觀眾的欣賞心理,讓人不覺厭煩。〈有報天天讀〉形式算是創新,可是在“說新聞”節目越來越多的情況下,觀眾對於形式的欣賞新鮮期限已過,剩下的便是楊錦麟的一張嘴皮功夫了,而恰恰就是這單純的“三寸不爛之舌”讓觀眾們的觀看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和滿足。可以看出,“李敖風格”和“楊錦麟風格”在節目的傳播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前面提到過的《北京大學生收視狀況調查》有一項結果顯示,多數大學生對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喜愛是與其所在的欄目緊密相連的。如果所喜愛的主持人離開了所在欄目,63%的受訪者興趣將減半。這說明,更多時候觀眾看的並不是節目包裝如何精美,節目形式如何新穎,節目內容如何專業,觀眾更容易被節目主持人的特質所吸引,從而喜愛具體的人,而是虛無的節目形式。而主持人所表現出的各種特性正是節目風格所在。因此,所謂風格化,就是指電視節目以主持人個人風格定型為特征的表現方式。

 

  為什麼如此強調主持人的重要性?布豐曾有句話說:風格即人。今天,電視已然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於很多人來講,沒有了電視,沒有了電視節目的生活已經變得無法想象。可究竟是什麼將觀眾准時准點吸引到電視機前?電視節目是否是靠眩目的色彩征服觀眾的?是否是靠雋永華麗的辭藻打動觀眾的?是否是靠行家們發表一些專家性的講話贏得觀眾的?這一系列問題的思考一直貫穿於電視從業人員的工作始終。而實際上,電視的競爭並不在於技術的比較,而在於風格的競爭,風格的競爭歸根結底也是人才的競爭。鳳凰衛視董事長劉長樂先生2004年在“環球企業家論壇”上發表的演講中談到鳳凰衛視正在積極“投身風格競爭”,力求“打造風格品牌”。他提出風格既是一種世界觀,是連接企業-產品--自然之間的一種價值認定,即無論你提供的是產品還是服務,僅僅滿足於外在競爭素質是不夠的,還必須將內在的文化價值觀附加上去,讓它具有一種獨特的精神品質。同時,風格也是一種美學的經營,當消費者擁有越來越多的選擇權,面臨“沒有‘不選擇’的選擇”時,就決定了競爭必須靠風格勝出,沒有風格就沒有獲利,通俗些說就是節目不受歡迎沒有贊助,沒有廣告,從而隻能淪於市場初級階段無止境的價格殺戮戰和人才的殘酷爭奪戰中。馮小剛新片《天下無賊》中有句“名言”:“二十一世紀什麼最貴?——人才!”鳳凰衛視早就看准了這一趨勢,不僅吸引人才,最大可能地給他們以發揮才能的舞台和自由,還對那些能力超群成績冒尖的人才予以品牌包裝。陳魯豫、阮次山、閭丘露薇等早已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主持人或記者,而是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明星,同影視明星一樣娛樂著大眾,他們的私人生活會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他們的“八卦”也會成為娛樂報刊的頭版頭條。

 

  再看《康熙來了》。蔡康永是台灣小有名氣的作家,出版過不少暢銷書籍,他的文字朴實無華、不加雕琢卻令人感到自然、生動、真摯,這使他獲得了一群文學愛好者的青睞。同時,他更以公開的男同性戀的身份在台灣名聲大振。他的書《那些男孩教我的事》講述了與他有過關系的66位男性,其中完全不避諱自己與這些男性的感情經歷,這種出位大膽讓人咋舌,但是無疑也令他在台灣贏得了日益增多的“同志”的理解與支持,甚至是崇拜。雖然蔡康永不避諱“同性戀”的身份,但也不刻意“挂牌”召告天下。他仍舊盡量保持自我狀態,保護男友們的常人生活。他總是能夠跳出一般娛樂人物觀念的俗套,經常語出驚人。有人問他娛樂圈的錢是不是容易賺,他說:“我覺得娛樂圈的人收到的錢遠遠超過他付出的勞力。你隻唱那麼一首歌,不值得那樣的一個價錢,但你收了這樣的錢,表示你甘願出賣你的隱私,你的家人會被拿來講,你50歲之后還會被人拿來妙作。所以每次聽到名人說想保留隱私,我就會想:你的隱私不是已經被買下了嗎?”看,的確是另辟蹊徑的話語。能夠說出這種話的人,自然也能得到大眾的認同和贊許,因此蔡康永成為了不少台灣人心目中的摯愛。東森網絡投票調查結果顯示他以44.14%的支持度成為網友心目中“最佳綜藝節目主持人”。另一主持人小S(徐熙娣)不但與其姐姐大S(徐熙媛)組成ASoS姐妹檔演唱組合,而且還出演熱播偶像劇,並主持多個娛樂節目。這些還不夠,她在公眾面前從不刻意保持乖乖女形象,而是大膽地開“黃腔”,談論男女性關系話題,她也從不避諱向公眾展示適當的個人隱私,反而總是故意露出自己的性感,大談家務事。如果你認為小S(徐熙娣)隻是這樣一個純粹的娛樂人物就錯了,她也同蔡康永一樣寫過書,而且十分暢銷。且不論小S(徐熙娣)究竟是否屬於文化圈子,單隻看她敢於突破常規,顛覆人們心中的淑女+才女模式就足以令她在台灣觀眾的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了,因此她在台灣也被稱為“索女”,確是實至名歸。蔡康永和小S(徐熙娣)未必見得都適合當主持人,但是勿庸置疑的是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即他們本身也是眾人關注的明星,是娛樂大眾的主體分子,他們本身就會產生極強的名人效應,有時還會在節目中與被訪問的明星摩擦出火花產生新的娛樂賣點。如《康熙來了-劉若英》一期節目中劉若英與小S(徐熙娣)之前的過解成為節目的一大懸念,預期的看點在節目錄制過程中被一一展示,確實讓觀眾看的過癮。《康熙來了-陳文茜》一期中陳文茜直說“要嫁就嫁蔡康永”,引起公眾議論紛紛。試想,如果主持人換成另外兩個除了有主持人身份之外別無他長的人,恐怕這種驚艷的效果是難以出現的。

 

  我非常贊同劉長樂總裁提出的觀點,電視節目的風格就是要強調品質,追求“讓你爽”的效果,這同樣適用於娛樂節目,而主持人是電視的臉面,風格化的主持人營造著不同類型的電視節目。正因為有了那些或庄或諧、或喜或憂的臉,熒屏才會變得如此精彩。

 

  二.如何樹立起電視娛樂節目的風格

 

  如果以為找到了人才做主持人就樹立起了節目的風格,就大錯特錯了。“游戲娛樂是人的天性,人們需要一種輕鬆和娛樂,以形成對工作勞動的調劑和補償,並在二者的良好協調中完成生存的整體需求,娛樂游戲也因此成為社會發展的潤滑劑。”(朱羽君教授語)也正如席勒所說:“人隻有成之為人時,他才游戲﹔而人隻有在游戲時,他才真正成為一個人。”電視娛樂節目終極目的既然是為了“讓你爽”,則不可避免地更注重自身的娛樂性、競爭性與競賽性,而這些單靠主持人是無法完全做到的。朱羽君教授於2001年發表在“電子傳媒觀察”上的文章《減壓閥:電視娛樂節目——電視節目形態研究之一》中,提出構建電視娛樂節目的要點有四,分別是獨出的娛樂主題設計,主持人個性化,大眾參與的狂歡性和整體形式的包裝。

 

  其中,主持人是無疑應是節目的核心。中國的電視節目主持人過去僅僅隻是一個節目中的參與者,其“主持”的功能總是退居欄目定型與編導要求之后,主持人的個性往往以欄目的要求而定,某種意義上他們更像是播音員,隻是簡單的傳聲播報,沒有自己的話語空間,沒有人作為個體的個性風格,因此也難以給人留下生動、鮮活的印象,更無法引起觀眾的觀看欲。隨著節目主持人地位的愈來愈突出,勢必要將節目主持人的建設作為重要的課題擺在人們面前。節目主持人不等於一般的播音員,播音員的職責主要在於完好地、准確地將既定的內容予以播出,而節目主持人則需要將整個節目作為自己的創造性工作來加以完成﹔播音員一般不參與節目的前期採編和后期制作,節目主持人則應參與節目制作的全過程。因而,當節目主持人相對穩定在一定的節目時,就需要確立一定的形象基調。這一形象,既應服從公眾的、社會的和共性的要求,同時也應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唯此,才能夠在節目的主持過程中創造良好的效應。崔永元在主持《實話實說》時便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不很嚴肅,甚至有點痞,笑得不燦爛,卻很親切,這種笑是另類式的,帶點冷笑、譏笑、嘲笑的成分。這一特點似乎是崔永元自身個性風格形成的閃光點,但實際上又無形地造就了《實話實說》的節目風格:嬉笑怒罵,冷眼深窺。與其是《實話實說》成就了崔永元,不如說崔永元塑造了《實話實說》,他使得這個節目形成了固有的風格特征,這種風格姓“崔”,很明顯接替他主持的和晶再優秀也無法改變這個節目的“姓氏”,所以她隻好面對觀眾日益的冷淡。電視娛樂節目的樣式大致分為娛樂資訊類(《娛樂無極限》、《每日文化播報》、《綜藝快報》等)、益智游戲類(《幸運52》、《開心辭典》、《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等)、真人秀類(《非常61》、《完美假期》、《生存大挑戰》等)、明星訪談類(《康熙來了》、《藝術人生》、《超級訪問》、《小燕有約》等)、征婚交友類(《非常男女》、《玫瑰之約》、《男生女生配》等),還有綜合舞台類(《快樂大本營》、《超級星期天》、《開心100》等),由於娛樂節目重在營造快樂的氛圍,讓觀眾產生輕鬆愉快的感覺,因此不論是哪一類節目一般都需要兩到三個主持人(有些台灣的綜藝娛樂節目甚至是四五個主持人),從而造成七嘴八舌的熱鬧場面,觀眾則可以各取所好,鬧中取樂。但是,主持人的數量過多有時反而容易造成觀眾的觀看疲勞,有誰願意費神去一群人的哄鬧呢?盡管這種哄鬧是有趣的、令人愉快的。所以我認為娛樂節目(資訊類、明星訪談類、真人秀類除外)的主持人的數量最多不能超過三個,這樣既能收到活躍節目氣氛的效果,也不會使觀眾感覺鬧心煩躁。明星訪談類節目由於節目特性的限制,要求明星能夠在主持人身上尋找到值得信任的感情,能夠帶有針對性的述說出自己的經歷、表達自己的情感,因此主持人的數量越少越能集中明星的注意力,越容易激發出明星傾訴的欲望。但這並不意味著明星訪談類的娛樂節目隻能有一個主持人,我認為像《康熙來了》、《超級訪問》這樣設置兩個主持人,一男一女恰好滿足了各類觀眾的需求,特別是《康熙來了》。我在前面介紹了蔡康永和小S(徐熙娣)兩人的基本情況,應該說這兩位主持人的個性是極其互補的,試想如果隻有蔡康永主持,雖然會增加節目的深度,提升節目的文化檔次,卻缺少娛樂性,讓人覺得深沉有余輕鬆不足﹔如果隻讓小S(徐熙娣)擔綱,任憑其在節目中向明星嘉賓們提出敏感的性話題,或是大開幼稚玩笑的話,恐怕這個節目又會落於低俗和無聊。而將這個“極端”組合在一起才會產生一放一收、一動一靜、一浮一沉的效果,不至於太過“書卷氣”,也不會太庸俗化,滿足各個層次觀眾的審美需要。明星訪談類節目並不等同於一般的名人訪談節目,正因為它所採訪的都是一些影視歌娛樂明星,所以它不需要多麼深刻,觀眾看這類節目的心理隻是為了尋找到明星生活的幽默點,以此讓自己的生活得以暫時的放鬆。而隻設置一個主持人很容易讓明星聚集情緒,甚至發出一些哲理性思考,像《藝術人生》一樣總能讓明星和觀眾“笑著來,哭著走”並不是一個娛樂節目應產生的效果。兩個主持人恰好可以彌補這種缺撼。蔡康永和小S(徐熙娣)的組合恰恰為許多明星訪談節目做出了良好的示范。當然,有些人可能認為小S(徐熙娣)在節目中不時以性為話題開受訪來賓的玩笑,或者以夸張的肢體語言吃來賓的豆腐為樂會降低節目的水准,在較為開放的台灣可能比較容易得到接受,但是中國大陸的觀眾未必能夠忍受。的確,《康熙來了》目前在中國大陸的受眾群多集中在大學生、白領等知識分子階層,由於諸多原因它還無法像中國大陸許多娛樂節目一樣走進千家萬戶,但是近幾年大陸觀眾對於性話題的接納程度卻在逐年提高。早在2000年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某教授進行過一項題為“北京青年女性視野中的電視娛樂節目”的調查,最后得到青年女性收看電視娛樂節目7大定律,其中有一條便是“女性對港台電視娛樂節目中的男女玩笑持接受的態度”。接受調查的1010位女性電視觀眾中的大多數對電視娛樂節目開男女玩笑的態度是:隻要不過分,都可以接受。並認為男女玩笑可以使節目更加開放、活潑的比例為14.2%。這個數字並非讓人咋舌,但足以說明中國大陸的性開放程度越來越高,人們也越來越能夠接受主持人,特別是娛樂節目主持人在節目中開男女玩笑了。由此我們可以設想,完全可以適當放寬娛樂節目主持人的話語尺度,盡量任其展示自我風格,不要拿過多的條條框框束縛主持人的個性化特色,而是充分發揮主持人的主觀能動性,以主持人為中心,甚至可以為主持人“量身訂做”節目樣式,讓主持人構造完整的娛樂節目風格,而不是讓主持人遷就節目固有的路線,要做到“以人為本”,這樣不僅不浪費“人才”,反而使“人盡其才”,而且達到了娛樂節目的終極目的——讓你一次爽個夠。

 

  其次,對於娛樂節目風格的塑造會起到重要作用的就是節目整體形式的包裝。娛樂節目追求以最直接的方式起到最為放鬆的效果,整體形式包裝是構建電視娛樂節目不可或缺的一點。為充分實現這一點,電視娛樂節目就需要在主持人的服裝造型、節目現場的場景、道具設計等形象營造,以及前期情境設計、后期的剪接制作、特技運用、組合拼貼等形式的結構上極盡奇思妙想,需要通過奇異的道具、場景設計和大膽、開闊的想象組接來營造一種炫人視聽的情境,既與日常生活隔離開,又具有一定的審美性,以此首先給予人官感上的解放,並進而實現心理上的解放。就《康熙來了》的整體包裝而言無疑又是極其成功的。先看主持人的服飾風格,小S(徐熙娣)時尚、性感、美艷,總是穿著華麗整潔,令人頓感眼前一亮,而蔡康永則一改“文化人”的深沉古板印象,常常以搞“怪”形象示人,或是戴牛仔帽,或是在身上貼些古怪的符號,或是梳一個“令人噴血”的發型,再配上他不甚帥氣的外表和曾志偉樣的五短身材,實在是讓人忍俊不禁。這樣的外型設計與他們各自實際的語言風格和個性卻完全相反,這種“故意為之”的反差使觀眾感到趣味盎然、從節目現場的場景和道具設計等方面來看,《康熙來了》的策劃者顯然煞費苦心,一是別具匠心地將嘉賓的位置設計成一個類似“山寨大王”的虎皮木椅以突出嘉賓的重要性,演播室背景分別是小S和蔡康永兩人巨大的一隻眼睛,下面擺著一個唇形的紅色沙發(但是從來沒見他們坐過),這樣看似無意義的設計卻正好體現了節目要看、要說、要輕鬆的理念,嘉賓座位的斜對面擺放著一個翻板,用來展示問題或是關於嘉賓的一些定論以作為節目串連的線索,同時翻板也是一種制造懸念的形式,引發觀眾的興趣。另外在採訪個別嘉賓的時候會同時邀請來嘉賓的親密朋友們作為guests,這些guests大部分也是名人,以此來制造出更多的話題、活絡節目的氣氛。對於節目的后期制作,《康熙來了》一直秉承著台灣娛樂節目的特點,“不厭其煩”地會在節目中給主持人或嘉賓加上一些動漫式的可愛的表情符號,或設計旁白,或用巨大字體將嘉賓和主持人說的重要話語突出打在屏幕上,以此來制造笑料,強化戲劇效果,吸引觀眾注意力,省去觀眾理解的過程,將一切深度進行平面化的解析。在節目的后期組接上,《康熙來了》注意設置訪問的階段性,在每一階段設置高潮,即觀眾的興趣點,不斷刺激觀眾的官感和神經,使觀眾甘願忍受插播廣告的煎熬,等待下一階段解開未知的謎底、享受新的趣味帶來的快感。

 

  對於節目的策劃與選題,《康熙來了》顯然是下了一番功夫的。為了避免節目的粗淺化和帶有迎合大眾單純追求感官刺激或是窺視心理的滿足的意味,《康熙來了》也會訪問李敖、吳淡如這樣的作家文人,如陳文茜這樣的政治狂客亦是才女,如許純美這樣個性張揚的台灣億萬富豪,甚至是連戰一家人也曾被邀請到節目中接受訪問(其實是大選前的個人和家庭形象展示,拉選票也~)。某種意義上,這些人物的訪問既是節目品位的提升,更是人文關懷的體現。大眾文化是一種以商業邏輯為中心,在現代城市興起的一種影響極大的文化形態,它具有商品性(消費性)、標准性、平面性、娛樂性、流行性等特點。與此同時,后現代文化崇尚消解深度、在時間碎片中狂歡的趨勢也與這種以中下層大眾為主體的大眾文化相互呼應。這二者的結合轉移了人們對根本的嚴肅問題的關注,以游戲的方式去對等一切。沒有深度的大眾盛宴使人們的休閑也成為資本主義生產消費體系的一部分。正如一位西方學者所說,人們將被培養成一些“沙發上的土豆”,這對於社會進步與發展起到了負面的作用。《康熙來了》的主創人員深刻認識到了這一點,從選擇主持人開始便注重文化氛圍的營造,爾后根據主持人的特性再進行節目的深加工,直到嘉賓的選擇,無一不盡可能減輕大眾文化的影響,用自己獨有風格來逐漸改變觀眾的欣賞取向,而並不簡單的迎合和取悅大眾。這一點尤其值得我們學習。

 

  《康熙來了》已經成功地得到了觀眾的肯定和認同,卻仍難以幸免地被其他電視台模仿它的模式。蔡康永對這種現象有著自己的看法:“《康熙來了》是由兩個主持人的個性發展起來的,我們兩個(指小S和自己)都是那種懶洋洋的性格。用力去模仿,隻會畫虎不成反類犬。”的確,對於娛樂概念的簡單重復起到的隻能是像朱羽君教授所說的“隔靴搔痒”的作用,並將最終連這種淺層次的快樂都消失殆盡。但是如果每個娛樂節目都能像《康熙來了》這樣將節目風格建立在獨一無二的主持人特色的基礎之上,形成無法復制、無法克隆的風格,恐怕這種同一層面的重復將會減少許多,那時的電視娛樂節目定會更能體現娛樂節目的本性,更加切合人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veryhappyp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